日日日夜夜操-日日爽天天-日日夜人人澡人人澡人人看免-日日夜夜婷婷-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-亚洲天堂在线播放

歡迎訪問寶雞市人民醫院官網!

關注我們
24小時咨詢熱線0917-3272497

新聞中心

當前位置: 首頁   >   新聞中心   >   醫院新聞  

春捂秋凍 不生雜病 | 從“春捂”的角度了解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預防
發布時間:2025-03-24    來源:老年病科     點擊量:loading...

       俗話說“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”,春季氣溫回暖,但早晚仍比較冷,晝夜溫差明顯,多地還可能遭遇“倒春寒”,中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明顯增加。

一、為什么春天心血管疾病高發?

  人體血管對溫度變化極為敏感。2018年美國心臟病學會上公布了一項多中心注冊研究顯示,當24小時內氣溫波動超過10℃時,心肌梗死風險顯著增加,溫差每增加5°C,心梗的風險升高約5%。與0~5℃的溫差相比,當溫差為5~10℃時,心肌梗死風險增加1.2%;溫差為10~15℃時,心肌梗死事件增加6.9%;溫差為15℃以上時,心肌梗死事件增加11.1%。

       春季的氣溫波動大,可能通過以下機制影響心血管:血壓波動幅度增大(收縮壓波動可達20mmHg以上),心率加快,可能引發心絞痛甚至心梗;春季氣候干燥,人體消耗水分多,血液粘稠度增高;若本身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或血管狹窄,血壓的劇烈波動可能導致心血管動脈痙攣發生率升高,導致缺血發作。

  春季是“花粉季”,也是流感、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高發的季節,感染誘發全身炎癥反應,可能增加動脈斑塊不穩定風險。

二、“春捂”是怎么個“捂”法?

 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氣溫變化,當日均氣溫連續3天≥15℃且晝夜溫差<8℃時,方可逐步減衣。“春捂”建議“捂”至清明前后,主要以自身感覺溫暖、又不出汗為宜。

  臨床觀察顯示,罹患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冠心病或腦卒中的老年患者,受血管彈性下降、基礎疾病影響,對溫度變化的耐受能力差,更需重視“春捂”。

  1.重點保暖部位:頸部:可佩戴圍巾,避免頸動脈痙攣引發腦缺血;腰腹:維持核心溫度,保護內臟血流穩定;下肢:寒從腳起,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足部保暖。

  2.特殊人群個性化方案

  高血壓患者:遵循“上薄下厚”原則,重點保護下肢;

  冠心病患者:加強前胸后背保暖,避免寒冷誘發心絞痛;

  老年人/體弱者:避免頻繁換衣,建議使用恒溫設備(如空調地暖)維持內環境穩定。